0551-6878 8887
最近一段时间,财税合规转型升级,已是每个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。然而,我们发现,在很多老板的脑海中,财税合规只意味着两个字:交税。企业照章纳税,就算是合规了。
这样的观点对吗?
答案是:基本正确,可以打60分;但也要指出,这样的观点也是非常片面的。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、商业模式,“合规”有着不同的标准;不同的发展规划,合规转型的程度,也完全不同。
结合我们自身的项目案例,我们认为,由浅入深可以提炼为四个层次。
以制造业为例,我们对四个层次的合规转型升级,做一些拆解和分析。需要指出的是,案例虽然是制造业,但是实际上在消费品、批发零售、互联网等其他行业,也是同样的思路和逻辑,均可以借鉴。
财税合规第一层:照章纳税
对于一些制造业企业老总而言,企业/工厂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生意,量入为出、不负债、多赚钱、多分红。财务的最大关注点,在于少交税,不被罚。于是,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两套账、公私户的做法。
这种情况,在一人股东/夫妻股东的公司中极为普遍。一切聚焦于当前的生意,未来的发展并不是太重要。
对于这个类型的公司而言,如实处理好发票、资金流和纳税申报,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基本的合规目标。
财税合规第二层: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可用性
对于多个股东、计划引入新股东的公司而言,仅有照章纳税,是完全不够的。
要体现企业的合理价值,平等处理大小股东的分红,一定要对公司的家底厚薄,有一盘清晰的账目。各方股东对公司的收入开支,盈利流水,需要有清晰可靠的共识。每年究竟赚了多少收入,投了多少设备,压了多少库存,赚了多少利润,可分多少红利,这些一定要算清楚。才能真正看清一家公司的价值,评估经营的好坏,平衡好各方股东的一致认知。
亲兄弟明算账。这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从“家庭作坊”真正走向“公司化经营”的关键一步。
需要指出的是,报表合规这个阶段,往往是税务筹划的最佳时机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通常需要对公司的资产(如库存、固定资产、往来账目等等)进行梳理,对收入和成本进行匹配。哪些资产可以抵税、哪些业务能够适用税收优惠、哪些环节稍加改造、拆分或者口径调整后会带来税务收益,将会自然而然进行优化。
二.财税合规价值
财税第三层:关键业务的合规处理
如果公司希望往资本方向发展,引入投资机构,乃至未来IPO上市,那么,财税合规要做得更多一些。
在一些敏感的交易处理上,不但要考虑基本的形式合规,更要考虑交易本身的可披露性和业务实质和立行。比如,销售佣金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、股权转让的定价是否公允、没有票采购的资产入账价值是否真实。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,将造成企业的历史污点,对资本路径可能埋下地雷。
如果关注IPO审核案例,可以发现,大部分IPO失败的案例,在这些问题上都曾出现过不可逆转的历史污点。
财税合规第四层:财务模型符合行业惯例
对于一些科技属性较强的制造业而言,商业模式对公司的估值影响巨大。财务模型,则是对商业模式的直接反映,也是估值定价的数据基础。
以常见的工业设备公司而言,一些公司围绕大客户进行定制化配套服务,财务模型应该以项目制的方式加以设定,财务核算和信息披露中,要对单一客户创收的深度和营销成本递减加以凸显;也有一些公司以模块化的理念打造产品矩阵,那么在财务模型中,应该围绕核心模块的营收、成本和研发投入进行数据画像;还有一些企业,围绕关键产品的迭代升级而发展壮大,那么,财务模型则应当聚焦于该产品的行业渗透率和毛利稳定性。
怎样搭建财务模型?其实并不神秘,财务团队需要量身定制,设计出一套匹配公司商业模式的核算政策、口径和财务报表披露规范。同时,可以参考对标公司(比如上市公司),保证披露结果能够符合行业的通用做法。
作为老板,应该怎么看待财税合规?
第一,需要想清楚,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什么?发展不同,合规目标也不同。
第二,开放心态,看待财税合规。系统性的合规转型升级,仅靠财务团队,是无法推动的。一定要企业自上而下的推动,需要相关业务团队的协力支持。
第三,应当树立一个认知,财税合规带来的结果,并不一定是多交税和增加成本(有的时候,税务筹划得当,甚至可以少交税),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价值。